惠建萍,女,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讲师,重点学科秘书;1975年10月出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一中医世家,自幼跟父亲学习中医。200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毕业后一直从事于内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陕西省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委员,擅长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胃肠病、炎症性肠病、消化道出血、黄疸、肝硬化、胆系疾病等消化系统常见病及疑难病。主持及参与厅局级以上课题8项,参编新世纪全国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1部,发表学术论文36篇,其中核心20篇,CSCD收录4篇。2011年度陕西中医学院优秀教师,2012年度咸阳市新世纪学术技术带头人。
[主要学习和工作简历]:
1998年-2003年陕西中医学院医疗系学习,毕业后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
2003年-2006年甘肃中医学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
2006年-2007年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临床与教学工作;
2006年获执业医师资格,助教;
2007年1月-2007年8月北京博爱医院进修;
2007年9月-2010年7月上海中医药大学攻读医学博士学位;
2009年获主治医师资格;
2010年7月陕西中医学院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
2010年晋升为中医内科讲师,担任国家中医管理局脾胃病重点学科秘书;
2012年晋升为中医内科副主任医师。
一、发表论文
[1]惠建萍,杜晓泉,王捷虹.沈舒文运用纵擒通摄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经验[J].河南中医,2013,07:1036-1037.(核心)
|
[2]惠建萍,沈舒文,刘力,刘梅君.陕西省延安地区胃黏膜异型增生证候特征及发病因素探讨[J].河北中医,2012,09:1295-1296+1299.(核心)
|
[3]惠建萍,刘力,惠建荣,杜晓泉.结肠滴注配合隔姜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2,09:1027-1029.(CSCD)
|
[4]惠建萍,沈舒文,刘力,杜晓泉,陈丽英,牛阳,彭宁.胃癌前病变虚实关联证癌变趋向及规律研究[J].辽宁中医杂志,2012,09:1676-1679.(核心)
|
[5]惠建萍,刘力,杜晓泉,惠建荣.虚实标本辨治溃疡性结肠炎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12,10:832-833.
|
(CSCD)
[6]惠建萍,沈舒文,刘力,杜晓泉,王捷虹.从“毒瘀交阻”理论辨治胃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2,01:1270-1272.(核心)
|
[7]惠建萍,惠建安.朱丹溪从痰论治诸痛的认识及启示[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11,05:7-8.
|
[8]惠建萍,沈舒文,刘力,宇文亚,赵运.虚实标本辨治慢性胃炎癌前病变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11,17:1463-1464.(CSCD)
|
[9]沈舒文,惠建萍,宇文亚,王捷虹,陈丽英,牛阳,彭宁,杨志宏,赵运. Study on Canceration Law of Gastric Mucosal Dysplasia Based on Syndromes of Chinese Medicine[J]. Chinese Journal of Integrative Medicine,2011,05:346-350.(SCI通讯作者)
|
[10]惠建萍,沈舒文,刘力.基于胃癌前病变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的研究与思考[J].辽宁中医杂志,2010,09:1845-1847.(核心)
|
[11]惠建萍,王捷虹,沈舒文.沈舒文辨治胃癌经验[J].辽宁中医杂志,2009,12:2043-2044.(核心)
|
[12]惠建萍,沈舒文,王捷虹,杜晓泉,汶明琦,刘力. 81例胃粘膜异型增生虚实关联证标本辨治的临床研究[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9,02:16-18.
|
[13]惠建萍,惠建安,刘玉良,沈舒文.浅析《丹溪心法》辨治血证的学术特点[J].陕西中医,2008,10:1409.(核心)
|
[14]惠建萍,惠建荣.针刺关元、曲骨、行间等穴对慢性非菌性前列腺炎大鼠TNF-α、IL-2的影响[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7,03:58-59.
|
[15]惠建萍,赵耀东,惠建荣,何天有.背俞穴透刺夹脊穴治疗顽固性失眠30例[J].甘肃中医学院学报,2006,02:47-48.
|
[16]惠建萍,赵耀东,惠建安,何天有. PERIPHERAL FACIAL PARALYSIS TREATED BY MULTI-DIRECTIONAL NEEDLING[J]. World Journal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2006,01:15-18.
|
[17]惠建萍,赵耀东,高汉媛,何天有. “烧山火”针法治疗小儿遗尿35例临床观察[J].中医儿科杂志,2006,01:48-50.
|
二、参与及主持课题
1.“解毒化瘀法”治疗毒瘀交阻型胃癌前病变临床效应析,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主持人;
2.基于胃癌前病变“毒瘀交阻”理论的金果胃康胶囊调控癌变基因HSP27、MAD2表达研究,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主持人
3.基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虚实关联证候辨治的临床疗效评价方法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结题,参与第三
4.基于毒瘀交阻理论的中医药干预胃癌前病变临床结局研究,陕西省教育厅自然科学专项,结题,参与第三
5.健脾调肠方通过抑制NF-kβ信号通路调控细胞因子防治溃疡性结肠炎复发的免疫调节机制研究,陕西省科技厅社发攻关,参与第二
三、著作:
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针灸甲乙经选读》编委,2010年8月,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四、获得奖励及科研成果
1.2011年,陕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胃癌前病变虚实关联证候特征及金果胃康证治效应研究,第五名,陕西省政府颁发
2.2010年论文“基于胃癌前病变患者报告的临床结局的研究与思考”获《辽宁中医杂志》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11年,优秀教师,陕西中医学院;
4.2012年,咸阳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咸阳市人力保障局。